5月28日下午,“中国古代史的治学理念与方法”学术交流座谈会在荟文楼520会议室召开,学院特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裕商教授主讲,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主持,学院中国古代史方向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彭裕商,知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殷墟甲骨断代》《殷墟甲骨分期研究》《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文子校注》和《郭店楚简老子集释》等学术专著。
邹芙都教授首先向到场师生介绍彭裕商教授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成就,以及彭教授最新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新修《甲骨文字典》”的基本情况。邹芙都表示,彭教授师承徐中舒先生,而徐中舒师先生则承于王国维先生,我院青年学子当奋发图进、承续这一历史学脉,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彭裕商教授幽默风趣地向同学们分享他进行古文字研究的经历,指出历史学的研究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关键在于兴趣和坚持。同时,他还提醒同学们在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切不可轻易地否定古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结论建立在充分的证据和材料上。
而后,现场观众积极提问,彭教授耐心为师生答疑解惑。例如,一位同学提问:“祭祀坑中的物品如何判断为祭祀品还是随葬品?”彭教授认为,可以通过是否存在火烧痕迹、物品的摆放的位置进行基本判断。若存在火烧痕迹,则可能是祭祀物品。若摆放位置周围有墓葬,则可能是随葬品;若周围没有墓葬、只有一些遗骸,则是祭祀品的可能性更高。总之要根据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座谈会最后,邹芙都教授进行再次表达了对彭教授的感谢,对彭教授深厚扎实的功底、敏捷灵活的思路、简明扼要的表达、一丝不苟的态度表达了深深的敬佩,并鼓励同学们从中获得启发、感悟和反思,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中。
(供稿:惠一童 摄影:戴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