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西南大学 2026年文物专业学位硕士(非全日制)招生信息
发布时间: 2025-10-09 17:1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200余亩,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吴宓、侯光炯等一大批名师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以袁隆平、向仲怀、吴明珠等为杰出代表的数十万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教育学、生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8个学科进入前1%。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种专业博士学位,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


一、文物专业学位硕士简介

西南大学文物学与考古学学科发端于 1950 年代,一批著名学者在此从教,包括资阳人化石发现者考古学家张圣奘、《甲骨文编》作者著名甲骨学家孙海波、西南大学民族历史博物馆创办者民族考古学家邓子琴等。1980 年代,开办了文博专业,为四川地区培养了大批文博工作者。2005 年,依托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扎实的本科教学体系(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训练与实地见习),为本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专业汇聚了一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导师团队,历史文物研究与保护团队在青铜器与金文、简牍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西南民族文物研究团队,深耕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典系统,推动民族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革命文物研究团队,在革命文物、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成功申报获批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强大的师资阵容,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本专业立足国家文博事业发展需求,致力于为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研究机构等培养具备以下特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树立现代文博事业理念;扎实掌握文物及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胜任较高水平的业务实践与管理工作。

西南大学文物专业硕士学位(非全日制)项目,植根历史沃土,汇聚名师团队,面向行业前沿,以培养能担当文物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时代重任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诚邀有志于守护中华文明根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优秀学子加入!

二、文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特色

1. 双师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双轨指导体系,强化理论与实务融合。校内导师主导学术研究,文博机构专家深度参与实践教学、项目攻坚与论文指导;行业精英授文物鉴定、修复等实务课程,确保培养紧贴前沿需求。

2.三维特色研究方向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凝练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三大特色方向。

深耕甲金简帛石刻保护、西南民族文物活态利用、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依托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学术研究与国家文化战略同频共振。

    3.馆校一体实践平台

打造“博物馆即课堂”的沉浸式培养生态,推动研学共生。以校内历史博物馆(馆藏7000余件文物)为实训基地,结合相关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真实课题,实现“文物库房即教室、科研项目即教材”。

4.校地联动资源网络

深化与顶尖文博机构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共建实践基地,共研《革命文物阐释》等特色课程;学生深度参与相关国家级项目,实现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

预计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145100

文物

1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 俄语

203 日语

或204 英语(二)

③694 文物学基础

④875 博物馆学基础


四、报名条件

同简章基本条件


五、报名确认

1.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2.学制:基本学制3年(注册在校最长不超过5年)

3.学费:3万元/年

4.学习地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北碚校区)、各联合培养基地


五、毕业授位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相关环节,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颁发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六、其他说明

1.考生须符合报考条件,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复试录取、开学报到等各环节均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复试及录取资格。2.考生应认真阅读《西南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我校官网相关公告,有关事项参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或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查询报考须知。3.本招生信息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负责解释,如有与教育部或学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一致的,以教育部文件和学校招生政策为准。招生信息内容后续如有调整,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七、联系方式

1.电话:023-68367135张老师

2.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A102.

3.备考咨询群(QQ群:6926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