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民族文化绽芳华 校园新苗沐朝霞——西南大学少数民族预科与西大附小同上一堂民族文化课
发布时间: 2025-04-17 12:0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小学生们感悟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5411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预科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共上一堂以“民族文化绽芳华 校园新苗沐朝霞”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思政大课。本次活动通过“民族文化共讲”“民族故事共听”“民族游戏共乐”“民族团结手语舞共学”等丰富环节,为西大附小三年级330余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体验课,大小朋友携手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2A3E37


“民族文化共讲”环节,5名身着壮族、哈尼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依次登台,借助图文视频和歌曲、舞蹈表演,带领小学生们“云游”祖国,共同领略民族风俗文化和节庆场景。当屏幕播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盛况时,现场惊叹不断。当哈尼族小哥哥唱起悠扬的祝酒歌、身着白羽饰帽的哈萨克族小姐姐随着冬不拉的琴弦拨动翩翩起舞,台下小朋友也兴致勃勃地跟随节奏拍手应和。

487069


反转介绍环节,满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小朋友勇敢登台分享,介绍了本民族的风俗美食、展示了民族舞蹈动作等,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民族故事共听”环节,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以滇王金印、文成公主入藏所带长鼓和木琴等文物乐器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历史上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木琴与木鼓,鼓琴之音相和,最终成为了象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华夏儿女的心声”,让小学生在故事中真切地感受到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66379


“民族游戏共乐”环节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寓教于乐,民族知识竞答:“壮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是以几月命名的?”“我知道!三月!是节日三月三!”“ 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叫什么?”“蒙古包!”“哈萨克族十分著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名为?”“黑走马!”在民族知识问答环节,三年级各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举手抢答。为了赢得民族特色奖品,孩子们纷纷化身“民族文化小达人”。

B0A06


民族游戏体验中,来自一至六班的50余名小学生分多组体验黎族传统竹竿舞和壮族传统抛绣球游戏。在欢快的竹竿舞中,小参与者们随着“开—合—开开—合”的节奏,灵巧地穿梭于竹竿阵中,踏出团结的韵律。在吉祥抛绣球游戏中,大小朋友相互配合、你抛我接,五彩绣球在空中划出美丽弧线、精准落入藤筐。


“民族团结手语舞”环节,少数民族小姐姐带领全体小学生共学《爱我中华》手语舞。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紧盯模仿,随着音乐响起,330余双小手随旋律起伏,共同演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温暖场景。手语舞结束,大家齐声喊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爱我中华”的响亮口号。

F6893


在《爱我中华》的悠扬旋律中,这场跨越大学与小学的民族团结之约圆满落下帷幕。这堂民族文化课,让民族文化的灿烂星河照亮了孩子们的眼眸,更让“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信念在大学生、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活动虽暂告段落,但民族同心课永不散场。

E81A8


据悉,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将与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双方将坚持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育形式载体,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深化思政教育协同为路径,厚植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