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成立十周年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2-01-14 16: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2年1月8日下午,时值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十年之际,为对过往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加强各协同单位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共同推进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继往开来、持续发展,中心举办了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协同单位领导、专家及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40余人参加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洵教授主持。

中心主任周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心创建以来的十年是奠基的十年,起步的十年,也是重庆历史学界共同创业的十年。十年来,中心秉持协同创新的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取得了五个方面的重大进展,即完成了一批国家项目,夯实拓展了学术研究基础;涌现出一批代表性学术成果,改变了大后方薄弱的学术生态;构建了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对外交流效果显著;成立了一级学科博士点,成长起一批优秀学术人才;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周勇教授强调,这既是精彩的开局,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要聚焦主流,强化协同创新模式,不仅要“干在脚下”,更要“协同天下”,促进中心的良性发展,行稳致远。

随后,各协同单位围绕十年来成绩及经验进行交流。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徐光煦副主任提出大后方研究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提前谋划,抓好队伍、谋求合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艾智科研究馆员指出要强化基础研究,推动交流合作,彰显利用实效;重庆市档案馆唐润明副馆长总结了十年来有关大后方档案史料的整理研究经验;重庆图书馆唐伯友研究馆员报告了抗战文献研究中心在资源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方面的成绩;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林勇研究馆员提出应重视抗战时期统战文化相关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凌孟华教授和罗玲副教授分别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对该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王春山副研究馆员提出要加强党史研究,强化协同攻关,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重庆大学张瑾教授从著作、获奖、论文发表等方面总结了重庆大学有关抗战大后方研究的成果;西南政法大学蔡斐教授介绍了该校以法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核心的一批涉及大后方的研究成果;四川外国语大学吴兵教授强调了跨学科团队的重要性;西南大学杨宇翔老师从平台建设等十个方面简要报告了中心十年来的工作业绩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会上,各协同单位围绕中心未来的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并积极建言献策。

在会议评议环节上,中心黄晓东研究员提出应不忘初心,做好协同工作、办好大后方高端论坛、加强中心引领,同时要解放思想,适当跳出专项研究的舒适圈;刘志英教授强调“有协同才有创新”,要开门做研究,从抗战大后方纵横延伸比较;重庆工商大学洪富忠教授认为中心搭建了良好平台、整合了优质资源,产生了聚合效应;张守广教授肯定了十年来的成就,同时期待下一个十年;谭刚教授对十年来的累累硕果倍感振奋,希望中心同仁未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

潘洵教授在总结讲话中以“五好”概括了协同创新中心十年来的工作,即“学术聚焦好,顶层设计好,推进机制好,协同创新好,带头引领好”。潘书记还强调,中心未来要继续深化拓展优势领域,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协作协同上继续突破创新,在提升研究水平上继续下功夫,积极争取重大奖项与平台。

本此座谈会进一步总结了中心成立以来的成就与经验,加强了协同单位的交流,凝聚了研究团队共识,为未来抗战大后方研究更好地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