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西南大学首届世界史年度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2-01-14 12:14   作者:邓云清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辞旧迎新的时节,期待已久的系内年度学术论坛正式启动。2022年1月8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届世界史年度学术论坛在荟文楼举行。论坛由世界史系主任邓云清教授主持。

首先,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徐松岩教授为论坛致辞。他指出,同行交流和切磋是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年度学术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校内外同仁听闻之后纷纷表达关注和期许,他希望这种形式能延续下去,推进世界史博士点的建设,推进世界史团队的发展。

论坛收到八份学术报告,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知识、话语、文本与新方法的引入,二是官制、省制、强权与近现代国家治理,三是铭文、宗教与古代中世纪文明发展。

一、知识、话语、文本与新方法的引入

郭涛副教授做了题为“文本与历史的对话:希罗多德《历史》的海伦叙事”的报告。他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展开讨论,强调了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他认为,希罗多德《历史》的海伦叙事不仅是“历史的造物”,而且也创造了历史,只有将文本与文学、历史双重“语境”置放于“对话”视角下,才能完整阐释文本的历史性。与谈人徐松岩教授在肯定报告学术水准的同时,对文本研究的限度加以评论,认为历史真实是历史研究的根本,文本研究亦是如此,但也不宜苛求,历史解释只要自成体系、自圆其说亦可。其他同仁就新历史主义的指向性、文本形成研究的价值、文本研究的确定性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对话。

高科副教授做了题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国家公园正当性话语的构建”的报告。他以黄石公园为切入点,讨论了国家公园倡导者是如何从传统荒野观念和社会经济现实中汲取思想和话语资源,进而构建国家公园正当性话语的。他认为,美国社会精英通过构建国家公园土地的“无用之地”形象,描绘“无与伦比的风景”,再到构建和阐释“国家游乐园”的多重价值,论证了国家公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与谈人黄贤全教授在肯定报告学术价值的同时,建议从联邦与州互动的视角来考察进步主义时期的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其他同仁就话语研究中文本的使用方式、话语蕴含的历史真实性和价值建构性、话语建构过程中反方的参与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讨论。

邓云清教授以“知识史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为题,分享了他的学术思考和探索心得。他首先讨论了知识的内涵,以及知识相对于文化、思想、信息的特性,然后对知识史研究的领域性和跨学科性进行了界说,并以自身的学术和现实思考为基础,提炼出知识史正在形成中的特色研究对象与交叉研究对象,如“知识体系”“知识谱系”“知识普及”“历史知识”等。与谈人徐松岩教授在肯定报告学术启发性的同时,从西方“知识”的宽泛性楔入,建议对知识史的属性加以系统论证。其他同仁对报告人“围绕一个特定历史事件而形成的知识建构史”等思考进行了热烈回应,认为思考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值得尝试。

二、官制、省制、强权与近现代国家治理

冀开运教授做了题为“近代伊朗分封制向行省制的过渡”的报告。他从恺加王公半自治化政府治理体系的建立、王位继承体制变革与政治视阈的转移、权利赋予与行省制度的建构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对近代伊朗的政府体系、行政区划、中央和地方关系分阶段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谈人杜林泽博士在肯定选题价值的同时,认为伊朗分封制与中国古代分封制、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的区别很大,建议对伊朗分封制进行特别说明界定,并认为行省制是否真的有助于中央权力的集中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同仁就“行省”的表达、传统主题新诠释的意义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互动。

王勇副教授做了题为“从副产品到第二人:美国副总统职位的现代化历程”的报告。他以现代化和制度化为线索,结合现代副总统职位的四个特征,系统阐述了副总统职位的现代化进程,并指出副总统职位现代化与该职位重要性的提升是同步的。与谈人王伟宏副教授在肯定选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同时,建议对“现代化”的适用性加以说明,对地方主义、两党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以进一步阐述。其他同仁就文献资料的利用、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和内涵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昕博士做了题为“英美在伊朗的权势转移”的报告。他考察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俄在中亚的大博弈以及在伊朗霸权的消长,以此为背景,进一步考察了“二战”期间美军进驻伊朗对英国权势的消解,以及战后美资进入伊朗石油产业对英国权势的进一步消解。与谈人冀开运教授认为,在当时伊朗的外来势力中,英国撤退收益大、成本低且循序渐进,值得深入研究,并建议进一步研究英美在伊权势此消彼长的关系是过渡关系,还是模糊合作、竞争关系。

三、铭文、宗教与古代中世纪文明发展

张绪强博士做了题为“马骨楔铭事件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专业化发展”的报告。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对私人捐献的两块马骨化石铭刻进行鉴定和研究,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三位学者利用这一契机,推动了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发展。报告人利用林志纯与学界友人的珍贵信札,结合文物经手人对事件的口述,还原了马骨楔形文字铭文事件及其缘起,并指出这一事件对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与谈人范秀琳副教授在肯定选题研究价值的同时,建议对马骨楔铭事件的“事件”进行叙事上的处理,并就考证做进一步探究。

丁寒冰博士做了题为“拜占廷圣徒德米特里历史角色刍议”的报告。她认为,作为历史史料的圣徒传记具有重要性和严肃性,很有研究必要,而拜占廷圣徒德米特里具有特殊性,值得特别研究。她介绍道,德米特里是拜占廷帝国城市塞萨洛尼基的守护圣徒,更是拜占廷的军事圣徒、地中海的贸易符号,如今依然是东正教的重要圣徒形象。与谈人陈莹博士在肯定选题价值的同时,建议将罗马帝国初期的元首崇拜纳入考察,并注意教廷、皇权、普通大众在圣徒形象塑造中的共同作用。

最后,邓云清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指出,论坛报告与评论精彩纷呈,从选题到内容,从观点到方法,都有深入研讨,大家呈现的不仅是学术进展和学术思考,而且是学术热情和学术风采。他还对论坛的宗旨加以特别说明。一是构建公正融洽、积极向上的学术共同体,在增进学术活力的同时,维护好所有成员特别是年轻学人的学术志趣;二是推进学术产出,其核心是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也包括正在形成中的学术创见和学术思想。

论坛将世界史系同仁汇聚在一起,大家全情参与,深入对话,思想碰撞,观点纷呈。论坛原计划四个小时结束,大家热情高涨,加时超过一个小时,许多同仁意犹未尽。世界史系部分研究生参与旁听,一直坚持到论坛结束。期待来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