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2019级民族学班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乡牌楼村持续开展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经过一周的资料收集,主题研讨,三周的田野调查,同学们更加确定研究主题,在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下在已有的调查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对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和补充。
其中赵宇超,庄萱萱,蒲青青和刘璟萱四位同学继续对丧葬文化与习俗等方面展开调查。对上周访问和调查的得出的结果与疑问进行检验和深层次的探究。围绕着丧葬仪式,生死观,洁净观与信仰分类,与当地的“道士先生”、木匠等关键报道人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交流,对当地人在死后世界、信仰、民俗传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搜集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和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成尚恒、汪尹蓓、施佳妍、王晓璐四位同学关注当地的家屋文化、酒文化习俗和生计方式等话题。在这一周中,四位同学有针对性地就相关话题入户进行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并与关键报道人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进一步对当地的房屋建造,古法酿酒,药材流动,农业与养殖业发展等多个话题进行全方位调查并进行实地体验。除访谈外还与当地村民共同劳动,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对田野生活及报告写作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同组同学用心感受田野以各种形式记录过程,在各同学关心的话题上都有更了加全面的了解。
张宏宇、但杨妮娜、宋雨萌三位同学继续关注公共空间、多元医疗以及乡村旅游等主题。三位同学在对前期的田野工作进行复盘之后,聚焦关键报道人,就公共空间的意义、当地旅游发现现状和前景以及当地对疾病的叙述等,通过进一步的深度访谈,不断验证和补充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与当地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紧密,与重要的田野联系人建立了来之不易的信任关系。
陈玉宁、何夏童、刘家豪、熊思影四位同学针对各自的主题拟订田野报告题纲,并根据题纲查漏补缺,寻找到丰富的有效信息。在过去的一周里,同学们对更多的村户进行入户访谈,获取并整理基本信息,力求所得结论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并且,同学们还围绕各自的报告主题,与关键报道人进行了更为深度的访谈。该组成员们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牌楼村社会关系、医学多元、婚姻家庭以及女性参与等多方面主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外,受棣棠乡黄泥村邀请,调研小队深入黄泥村参观国家级传统村落担子峡和乡村发展规划地带,对乡村村落文化发展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同学们从棣棠乡整体宏观发展思考乡村振兴。
随着实地调查进入尾声,极端天气也逐渐增多,同学们在高温酷暑和狂风暴雨的情况下也毫不懈怠,不断克服困难,按部就班地进行调查。当地居民看见同学们在烈日和雨天下行进,会热情的招呼他们到屋子里避暑避雨。同学们逐渐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和居民一起打扫卫生、忙农活等等。在田野最后的阶段,同学们不断加深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对整个田野点进行最后的一一走访,在不断丰富材料的同时,也与当地人进行道别。
7月28日上午,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朝斌到达重庆市牌楼村看望指导老师和学生们,并于实习住宿地与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开展座谈交流会。在座谈会上,罗书记传达了学院领导对指导老师的感谢、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对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实习机会,踏实学习,注重团队协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叮嘱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要注意人身安全,加强与学校、家长沟通和联系,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向学院领导和老师汇报了自己近期的实习情况,并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在诸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同学们对于学院领导的关心,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珍惜实习机会,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在一个月的田野调查学习中,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读好田野这本“无字之书”,深入乡土,感知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此次田野实习中,同学们秉持着“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了解当地民风民情、培养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