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田野》是我国唯一的反映人文学者田野科学考察纪实的学术辑刊,暂时一年一辑,现面向海内外学术界征稿。
《中国人文田野》尤其欢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方面的稿件,具体稿件要求为“六有”:
一、有目的主题。深度的科学考察是应该有具体的目的的,所以,作为科学田野考察纪实的论文,应该有具体的考察主题,如皇木采办、滇铜转运、屯堡水利、梯田文化,或某某具体遗址、某某具体社会现象等,而不是那种在一个地区综合观光考察而成的无主题论文。
二、有深度研究。作为学术辑刊要求文章有相当的科学深度,实际上本辑刊的宗旨之一是尝试将以前形式僵化死板的学术论文变化为雅俗共赏的一种科学论文,是试图将科学研究过程、结论融入田野考察纪实的尝试。所以,要求论文夹叙夹议,将传统的科研论文融入其中,有计量统计、有文献引用、有表格图示。
三、有发现过程。作为田野考察纪实,主要是通过科学发现研究的过程来展示科学结论。所以,科学发现的过程本身有时比结论更重要。这就要求论文以叙述过程为主,夹叙夹议,在展示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结论。
四、有观点思想。作为田野考察纪实,我们欢迎论文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融入其中。特别鼓励将科学研究与现实结合起来,有感而发,浅则发表感想,提出建议,深则诠释已有理论或构建新的理论。
五、有图像地图。从中国传统的“图经”时代到现在“读图”时代,图像传递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相同的版面传递的信息量十分大,所以,我们倡导在学术研究中用图像说话。要求所有稿件都应有照片,最好配有相关地图、示意图,使照片、地图的版面占全文较大的比例。
六、有文采场景。为了改变我们以前学术论文在文字上、内容上的枯燥无味,我们既提倡将科学考察中理性的内容用感性的语言展示出来,同时也鼓励将科学考察过程中有趣味的场景用通俗的语言记录下来,前者可使我们的科学研究得到更高的社会知晓度,后者则使我们的纪实在以后会成为正史不载的珍贵史料留给后人。
来稿请先将图片配放在文章中恰当位置,并注明图名。另用文件夹将照片、地图单独打包,与稿件一起发送到我们的电子邮箱,以备出版社调整印刷效果所用。文章发表后,即付薄酬,并寄赠当期刊物两册。
纸质稿请寄:重庆市北碚区 西南大学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文田野》编辑部。邮编400715。
电子稿请寄:zgrwty@swu.edu.cn
《中国人文田野》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