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正文
加强垃圾分类意识建设 营造良好社区居住环境
发布时间: 2019-07-13 18: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记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天府民居调研活动

以青春心向党、以赤诚之心建功新时代。 7月12日至13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调研组在北碚区东阳街道天府民居开展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效利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一、加强垃圾分类意识建设,提高垃圾再次利用价值

7月13日清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调研组正式出发。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随便扔在马路、人行道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一袋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十分影响市容同时也未做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针对以上的民生问题,调查小组做了一次简单调研。志愿者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效利用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及期望改进的方面进行了调查。

二、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人人参与更要人人行动

调研组调查了许多年龄段的人,其中一位小卖铺的阿姨坦言:垃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点垃圾桶,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中运去处理,其中许多垃圾没有经过分类处理的程序,很多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垃圾也没有得到再次利用。在调查活动中,有一部分人是学生,他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有着明确的认识,但是苦于周围设置的垃圾桶而无法实施垃圾分类。有一位大学生表示:“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社区也没那么多分类垃圾桶盛装,再加上平常环卫工人来收集垃圾是也是一起装入车中,即使我分类了也是无用之功。”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尚未形成,缺乏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和手段。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特别是老一辈,也基本没听说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还是直接扔掉最方便。希望通过此次的相关调研,推动当代大学生关注国计民生,学习和运用卢作孚精神和乡村建设理论,促进天府民居建设和谐环境和美丽家园,培育美丽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从源头推动、转化、树立每个家庭成员的环境保护思想观念、责任意识、知识技能,落实到家庭垃圾分类的持续自觉的环保行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共建共享幸福、和谐、美丽的“绿色社区”。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服务团新宣组

2018年7月13日星期六

供稿:陶杨文溪

供图:陶杨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