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举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答疑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5-05-09 08:4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培养,2025年4月25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于北图209会议室举行“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基金”系列活动之学业答疑分享会。学院副院长陈永亮,专业课教师代表王伟宏、曾潍嘉、吕珊珊,学院辅导员高倩、刘玉婷及报名参与本项目的少数民族学生出席本次会议。

149CE1


聚焦学业需求:学生共话成长困惑

会议伊始,参会学生围绕学业发展提出具体问题,主要围绕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拓展、教学理论与实践衔接、考研方向规划、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和民族文献研究等方面提出疑问。问题涵盖师范生技能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升学就业规划等多元维度,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

3EB801


教师精准赋能:多维路径破解难题

针对学生诉求,各位老师结合学科特色与育人经验逐一解答。陈永亮副院长系统梳理学院培养方案,通过近年考研录取率、师范生就业去向等数据,强调夯实文献阅读基础与提前规划职业路径的紧迫性。他建议:“历史学科核心竞争力在于史料解读能力,少数民族同学需善用民族语言文化优势,在文献研究中形成独特视角”。曾潍嘉老师从方法论层面提出建议,倡导学生通过“课程知识体系梳理—学术素材整合—研究思维转换”三步走策略,主动构建学术研究框架,并鼓励其探索民族文献与主流史学的对话空间。王伟宏老师则结合中学从教经历,强调师范生需兼具“扎实的学科素养、创新的教学技能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并呼吁有志学子通过考研深造提升竞争力。吕珊珊老师现场演示“汉典”“国学大师”等数字工具的应用,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利用古籍数据库突破文言文学习瓶颈。

28A38B


深化育人实效:合力夯实成才根基

本次学业答疑分享会作为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基金”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搭建“师生同频共振、文化双向赋能”的成长平台,针对文献研读、教学实践衔接、考研规划等共性难题进行专项指导,有效贯通了课堂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活动通过方法论指导与文化自觉培育的双向赋能,不仅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更引导其在专业成长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文化交融中增强身份自信。未来,学院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人才培养。